師兄安 :
[如實覺知五蘊 - 如實觀察五蘊 - 不加油添醋 - 如此而已] 。
師兄 ~ ! 除了五蘊的覺與知外 - - - 還有萬法。法的珍貴處在覺性,覺性的寶貴處在法。歸靜確屬非易,入淨更難。見性已難,現性更難。也可以這麼說 - - 成佛如登天,行佛如下地獄。
甘為眾生苦,方為人間佛。
2015-03-29 20:52:02 補充:
師兄安 :
依師兄所述 - - 禪門靜觀,實覺。是門實修的科別。自古以來,先修所依持的學修法,後學能夠理解。也深深明白師兄的感受。也確認師兄所持,所學修定能見性歸寂。所以 ! 後學並無異議。事實上 ! 也真的認同師兄的理見。令師是有法理涵養的 - - 由師兄的理見中明見。
- May 15 Mon 2017 18:24
口頭禪 與 如實修
- May 14 Sun 2017 09:28
學習佛法的前題?
大般涅槃經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依法者。即是 【如來大般涅槃】一切佛法 即是【法性】 是【法性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常住不變】。 若復有言【如來無常】。是人【不知不見法性】。若不知見 是法性者 不應依止。 依法 即是 依佛性 一切法 皆是佛性所現法 不知佛性作用 這類說法人 不可依止 【依義不依語】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何等語言 所不應依。所謂【諸論綺飾文辭】 如佛所說 無量諸經 【貪求無厭 多姦諛諂 詐現親附 現相求利 經理白衣 為其執役】 又復唱言。【佛聽比丘 畜諸奴婢 不淨之物 金銀珍寶 穀米倉庫 牛羊象馬 販賣求利】【於飢饉世 憐愍子故 聽諸比丘 儲貯陳宿 手自作食 不受而噉】如是等語 所不應依。 不知戒律 貪求無厭 現相求利 經理白衣 為其執役 顛倒說 如來允許比丘 畜諸不淨 金銀珍寶 販賣求利這類說法人 不可依止 【依智不依識】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若知如來 即是【法身】 如是真智 所應依止。 見 如來方便之身。言是【陰界諸入所攝 食所長養】 亦不應依。 是故知 識 不可依止。【若復有人 作是說者 及其經書 亦不應依】 不知 如來是法身 念佛 以色見佛 或自稱是佛這類說法人 不可依止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不了義經者。謂【聲聞乘】。聞佛如來 深密藏處 悉生疑怪。不知是藏 出大智海。猶如嬰兒 無所別知。是則名為 【不了義】也 了義者名為菩薩 真實智慧 隨於【自心】。無礙大智 猶如大人 無所不知。是名【了義】。 又聲聞乘 名【 不了義】無上大乘 乃名 【了義】 若言如來 無常變易 名【不了義】若言如來 常住不變 是名【了義】 聲聞所說 應證知者 名【不了義】菩薩所說 應證知者 名為【了義】 若言如來 食所長養 是【不了義】若言常住 不變易者 是名【了義】 若言如來 入於涅槃 如薪盡火滅 名【不了義】 。若言如來 入法性者 是名【了義】。 【聲聞乘法 則不應依】何以故。如來為欲 度眾生故。以方便力 說聲聞乘。猶如長者 教子半字。 善男子。聲聞乘者 猶如初耕 未得果實。如是名為【不了義】也。是故【不應依聲聞乘】。 【大乘之法 則應依止】何以故。如來為欲 度眾生故。以方便力 說於大乘是故應依 是名【了義】。 應依大乘了義說不應依聲聞乘法 【四依法 總結】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法者 即是【法性】義者 即是【如來常住不變】智者 了知【一切眾生 悉有佛性】了義者 【了達一切大乘經典】 前三【佛性】後一【大乘經】這就是大涅盤經 略說四依法
2015-07-13 09:53:33 補充:
學習佛法的前題?
=================
末法不覺法空 與經相違 與律相悖
無佛說成佛 無菩薩說菩薩
- May 13 Sat 2017 06:48
禪修能讓自己腦部處在平和的狀態,而不讓腦部過度消耗能量嗎?
正如版主所提供參考網頁所說,人腦消耗大量能量。
對於不知如何讓自己平靜的人,更容易陷入胡思亂想的憂鬱中,禪修讓人念住於單
一所緣,讓原本消耗大量能量的腦,因不再胡思亂想,而減少能量的消耗。
如此,就可讓自己剩下的能量,來消化我們的食物,清理我們體內的垃圾,就不會